2017年德國的發電量中有33.3%來自可再生能源,其中陸上風電13.5%、海上風電2.7%、光伏6.1%。超過三分之二的陸上風電位于德國北部和東北部各州,例如北部的石勒蘇益格-荷爾斯泰因州風電供過于求,而南方的巴伐利亞州將在2023年核電退出之后面臨3吉瓦的供電缺口。
目前德國北方與南方之間有35,000公里的輸電線路,但是其送電能力不足以將北方多余的電力輸往南方。所以在風力資源充裕的時段,大量的風電涌入將電力市場價格壓低,但是卻無法將多余的電力送往南方,所以造成棄風損失(稱為feed-in management)。同時,南方的常規電廠必須以高于電力市場價格的成本發電(稱為re-dispatch),所以也為業者造成了損失。2015年上述兩種情況所造成的損失高達8.8億歐元;而2016年由于平均風力較差,造成的損失下降至5.93億歐元;而2017年的經濟損失再度反彈。
為了解決北電南送問題,德國政府和電網公司計劃在2025年新建4650公里輸電線路(包括4條北南直流高壓線路),到目前建成了900公里。但是,這一"北電南送"的計劃受到了環保和公民組織的強烈反對和法律訴訟,所以未來幾年的新建輸電線路推進速度不容樂觀,原本預計在2025年完成的輸電工程有可能推遲兩年完成。這樣一來,由于核電將在2023年全部退役,那么德國將面臨嚴峻的供電問題,德國的能源轉型將不得不放慢腳步。
更多及時、詳細資訊請掃碼關注"本站"
